









但在种种入口导流之外,我们不能忘记,蚂蚁森林是一个公益项目。不管是用支付宝进行线下支付,还是兢兢业业地偷好友能量,最终都只是为了种树。这棵树可能种在阿拉善,可能种在乌兰察布,也可能只是德钦的一块公益保护地。有 232kg 能量的蚂蚁森林用户 phxfed 就表示,之所以喜欢蚂蚁森林是因为其中有一种游戏化的乐趣。「走路、支付之类的日常行为因为多了个保护环境的目标和收别人能量的快感而得到了外在动机强化,会显得我的生活特别有意义。」phxfed 还表示,他和自己的好友会互相浇水喂鸡赚取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的道具,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让他感到了一种人际信任感。事实上,这不是蚂蚁森林唯一的社交元素。它的排行榜是激励不少「种树人」每天早起的重要原因;它的合种树是友情、爱情、亲情的见证;偷能量和收能量让种树的过程多了更多的趣味性。在蚂蚁森林里,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用户行为。比如说一棵胡杨树需要 215.68kg 的蚂蚁森林能量才能成功种植。如果是自己努力积攒,那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或半年,但在合种树里,一切皆有可能。于是一个个「种树人」为了一棵胡杨集结,互相约定彼此每天浇多少水,一两天就可以种出一棵胡杨树。这些合种组织就像一个个游戏工会,那些合种发起人也非常像游戏的公会会长。
有人说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最成功的社交功能,这可能并没有说错。蚂蚁森林用户卡门就表示:蚂蚁森林改变了我。以前我觉得支付宝是个支付宝工具,非常抗拒加好友。现在为了一棵胡杨树,我舍弃了 Apple Pay,每天搭地铁都会打开丑丑的小程序码。现在还会把通讯录好友都加一遍,就为了偷能量。
种下的树,支付宝买单,有用户参与现在,蚂蚁森林已经种下了一亿棵树。
一亿颗听起来数字蛮大,但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植树造林相比,我们蚂蚁森林这 1 亿棵几乎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蚂蚁森林的作用在于它唤醒了亿万人的环保意识,让这么多人把自己点点滴滴的低碳行为跟环保有了强关联,大家几乎无门槛就可以参与到这种环保事业里面,并且为之自豪。
在提到蚂蚁森林的成果时,支付宝的发言人认为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真正关注环境问题才是他们做出的贡献。那么,这一亿棵树到底是怎么种下的?5g、180g 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每一棵树都是支付宝 100% 出资种下的吗?支付宝再次向我们介绍了蚂蚁森林之前甚少被人关注的公益模式。首先是怎样的低碳行为才能获得蚂蚁森林能量?它需要满足两点:
-
低碳行为是经过科学证明的;
-
低碳行为可被量化、可以测算。
在这两个条件下,步行、公交代替开车是可行的,因为它有科学依据证明这种行为确实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二手回收、循环利用是可行的,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有利于碳排放减少的;低碳饮食则不可以,虽然都是低碳,但它减少的碳排放量难以量化测算。
▲ 一行刚刚种下去的梭梭幼苗
在蚂蚁森林中,所有用户低碳行为所能产生的能量值都经过了北京市碳交易所的测算。它们有一个严格的公式,根据碳排放的计算方法量化低碳行为能量值。所以某个第三方业务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都可以去申请和蚂蚁森林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用户在第三方业务的消费行为也可以获得蚂蚁森林的能量值。不过能量并不是免费的。蚂蚁森林有一个概念叫做「能量流量」,也就是某一业务因为有了蚂蚁森林能量,而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获得了更多的流量。产生的能量是会种成树的。如果用户在它那里(能量场景,如淘票票、白鲸鱼产生能量的业务)产生的能量可以种下一千棵樟子松,那这一千棵樟子松产生的成本是需要它们自己承担的。
淘票票买一次电影票可以生成 180g 的能量,一个用户在淘票票购票 100 次就能在蚂蚁森林种下一棵梭梭树,那梭梭树的种树费用就由淘票票承担。同样,盒马鲜生、哈啰单车、饿了么、钉钉、菜鸟绿色联盟、白鲸鱼、易代扔、估吗回收也要为用户的能量付费。当然,在这些可找到源头的能量之外,还有很多普惠性的能量产生场景无法找到源头,只能由支付宝付费。乘坐公交地铁、行走、线下支付……这些找不到源头的能量场景均由蚂蚁金服买单。蚂蚁森林表示,他们还在做开放的伙伴计划。这些能量场景的入驻都是开放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开放。你种下的梭梭树、红柳、胡杨、樟子松、柠条并不都是支付宝出钱,这个事实有没有颠覆你以往的认知?
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的收能量、偷能量、种树;蚂蚁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飞猪买票,用哈啰、乘车码出行;而为你低碳行为买单的企业则在用蚂蚁森林能量吸引了你的消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亏。在这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环保行为种了树,商家用能量赢得了你的消费,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拥有了超高好评,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种高级的公益。